生產計劃運作,主要的內容是企業從接訂單開始一直到出貨整個過程的計劃管理。通過訂單評審、交期分解、主生產計劃、車間生產計劃、日生產計劃等動作,將整個生產過程進行計劃管制。對于生產計劃,我們強調生產之前的排查,比如物料排查,設備、模具等的產前排查,將很多過程中的異常提前消除。又比如出貨排查,通過出貨前的成品排查來拉動前工序的生產,來應對每天的變化。所以,我們的計劃模式用十六個字來概括:前推后拉,滾動排查,頻繁應對,快速反應。實施這一計劃模式,可以明顯改善訂單的準交率和生產的效率,以及控制庫存。
很多企業的“生產管理”幾乎只有“生產”,沒有“管理”:業務部門接到訂單就甩給生產部門,至于什么時候生產,怎么生產,甚至頭物料、催物料都是生產部門自己的事。生產部門不知道倉庫究竟有沒有對應的物料;下一個車間不知道上個車間的東西什么時候能交到自己這里;正在生產的東西究竟什么時候要出貨;究竟是哪個訂單的……這些問題,生產部門往往都搞不清楚,也沒有人管。很多企業要么就沒有計劃部,要么就形同虛設,沒有發揮真正的管理作用??傊?,大量的企業都是有“生產”無“管理”。
?
我們歐博企業管理研究所在幫助企業提升生產效率的過程中,主要從增加管理動作入手,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
我們一般會增加哪些管理動作呢?增加的管理動作有訂單評審、交期分解、主生產計劃、主計劃排查、月計劃、月排查、周計劃、周排查、日計劃、日排查、生產協調會、車間對單會、工序對單會和車間看板等,這些都是管理動作。像訂單評審、交期分解、主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月排查、周排查、日排查,這些都是生產前管理部門——計劃部要做的動作。
?
這些大量的管理動作貫穿了一個指導思想:將管理的重心從產中提到產前。這是管理部門在自己身上用力的招數。事實證明,這樣出招,的確管用。
?
要提高生產效率,我們歐博沒有太多地從增加工人的生產動作人手,而是增加生產管理的管理動作:增加管理動作的數量和頻率。管理動作沒有一定的頻率也是沒有用的。
?
除了產前需要做大量的管理動作外,產中還需要實施許多的管理動作,例如生產協調會、車間對單、工序對單、車間看板管理、異??焖偬幚?,這些都是生產過程中的管理動作,絕大部分也是由計劃部牽頭或參與的??傊?,只有在生產過程中增加管理動作,生產才會順暢和高效。
?
生產完成后,我們還要通過增加考核、競賽、稽核等管理動作來對一天的生產活動進行總結。這樣,大量管理動作的增加才會帶來生產的高效。
?
說我們的企業中沒有管理是假話,說我們的管理人員一天到晚沒有干活是假話。他們很忙很累,但那是“救火式”的累。沒出問題什么事都沒有,一出問題就上躥下跳。我們必須把“救火式”的累,變成“消防式”的累。這樣才會累而有效,甚至有效而不累。
?
所以,遇到生產管理的問題,管理部門要多從自己的角度檢討,從增加自己的管理動作出發,服務好生產,而不要總是去抱怨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