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管理者如何處理好五大矛盾
以下我對全書的五個主要觀點進行一個系統回顧和總結。題目叫做“管理者如何處理好五大矛盾”。這五個矛盾分別是:幫人與管人的矛盾;求內與求外的矛盾;抓點與顧面的矛盾;動作與力度的矛盾;思路與效果的矛盾。
幫人與管人的矛盾 做管理的過程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對立和對抗。管理難做,并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怎么做;管理難做并不難在知,而難在行。很多人都知道怎么做,但就是不按你說的做。 做管理的過程中碰到那些跟你挑三揀四的下屬是一件不算最壞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他對你所做的一切都不反對,但就是不執行,結果你被他騙了,被他蒙了。他真要擺在桌面上跟你探討你什么地方對、什么地方錯,有時你還有機會去說服他。最糟糕的是他不跟你探討,但就是不按你說的做。 我覺得做管理,首先要讓下屬心甘情愿地按你說的去做,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對錯上面。 一味追究對錯甚至是一個破壞團隊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作為一個團隊,不要把對錯放在第一位,少談對錯,多談合作。一味談論對錯就容易產生對立,就會引申出對抗,大家一起去做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消除這種對立和對抗要從哪里開始呢?怎么樣讓你的下屬不天天跟你談對錯的問題?怎么才能齊心協力?怎么才能不對立、不對抗地去做? 這個世界上,一個人聽不聽你的,不是看你對還是錯,而是看你對他有沒有用、對他有用,他就做,對他沒用,他就不做?;蛘吣愀年P系好,他聽你的;你跟他的關系不好,他就不聽你的。 我們在企業里跟誰關系好、跟誰關系不好,也是看對我有沒有用的。你對我有用,我就跟你關系好;你對我沒有用,我就跟你關系不好。 所以說來說去,管理要從你對別人有沒有用出發,而不是從你做得對不對出發,也就是說要從幫人出發。管人的人先要能幫人,一個人幫不了人,卻想管人,那是不現實的事情。 很多管理者認為我管你就是我命令你,你還要我幫你?這不反過來了嗎?我管你就是要你幫我,你不幫我,我為什么要用你?你不幫我,我為什么要招你?這是個普遍心態,總認為做管理就是下命令,做管理就是獎罰人,作不好管理就去抱怨別人。 曾經我們有個老師在匯報工作的時候,一上臺就抱怨說這個企業老板怎么多變,管理人員怎么不配合。他沒說完我就打斷他,我說:“你想一個最簡單的問題,這個老板已經給了我們十幾萬,員工跟著你也搞了個把月了,他們都付出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想請問,他們得到了什么?你給了他們什么?你把他的對錯放到一邊去,你把雙方的給予拿來掂量一下?!彼幌伦鱼对谀莻€地方,后來開悟了,效果很不錯。 不是我有多大能耐,而是給他導入了一個東西:你不要把對方的對錯放在頭腦里,你要把幫了對方多少放在頭腦里。你都沒幫到他,他的毛病能改嗎?因為他就不信你,不認同你。他首先得信你,得認同你。怎么讓他信你、認同你?你對他進行幫助,才能感化他,才能獲得他的信任與認同。 其實,問題越多的人越需要幫助。圣人需要幫助嗎?偉人需要幫助嗎?不需要,至少不需要我們幫助。我們要幫哪些人?我們要幫比我們差的人,比我們差的人才需要我們幫助。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我們不要老是指手畫腳。很多做管理的就喜歡指手畫腳,事情到底怎么做,自己其實不明白,然后就抱怨別人,就怪別人。 曾經有一個我們歐博的項目組組長半夜給我打電話,說這個企業出現了質量問題,很嚴重。我馬上跟他說:“我們稽核部這邊有三個案例專門針對這一類的質量問題。對于品質的提升、系統的提升,我們主要從橫向控制入手,一是規范員工的動作,第二是上下工序互相嚴格檢查,圍追堵截。你一定要在這些地方想辦法。品質問題首先要靠下工序查,因為下工序挨他挨得最近,每一個東西他都要交給下工序,查了以后要有獎有罰,哪怕罰一塊錢罰五毛錢都可以。你馬上做一個橫向控制卡,把質量問題點上的相關工序怎樣相互檢查、相互處罰搞起來?!?/span> 我本來是批評他的,但是他被批評得很舒服,為什么?因為我給了他方法,給了他案例,教他怎么做,是抱著幫他的心態去批評他的,效果就不一樣。 你把下屬招進來,你把員工招進來,首先你要為他付出。入職之初,你要培訓他;工作的過程中,你要指導他;在他出了問題以后,你要指點他。培訓、指導、指點,都是你對他的付出,然后他才能做出你需要的成績。人與人之間、上司與下屬之間都應該是這樣,首先是我能給你什么,然后才是你給我什么。 我們很多人想到的是:我給了你錢,那你就要給我活;我給了你工資,你就要給我業績。我覺得實際上沒那么容易。我經常跟很多老板說,不要把管理當生意做。很多老板都是生意精,但是在管理上就是沒辦法,甚至很多老板都想:做生意是跟人打交道,做管理也是跟人打交道,做生意跟人打交道我就從來沒有輸過,我精得很;做管理跟人打交道我就沒轍,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做生意跟人打交道的方式跟做管理跟人打交道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做生意跟人打交道的方式可以用“買賣兩清”來形容,一個買一個賣,兩個人清了,這個生意就算成了,平等交易,等價交換。做管理跟人打交道的方式是扯不清、算不清的。就像兩口子一樣,你能算得清兩口子的恩恩怨怨嗎?圣人都算不清。她說她把青春給了你,你說你把別墅給了她,這一處放青春,那一處放別墅,誰輕誰重?有這樣的秤嗎?稱不出來的。 有的人的青春是三套別墅,有的人的青春是三間破屋。有些農村小姑娘的青春不就只有三間破屋嗎?公平嗎?不公平。認命啊,沒辦法,她找個窮山溝里的老公嫁了,不就只能嫁給三間破屋嗎?怎么可能有城里人命好,一嫁就有一棟大別墅等著她。所以這個東西沒法算的。 同樣,做管理做不到等價。你給了他5000塊錢,你認為算多了,但是他告訴你不算多,他說我給你掙的錢何止6萬!管理上的等價做不到,彼此很難算出價碼。 管理的等價交換不是你拿個東西我拿個東西,然后放在秤上一稱,合算,交易就成了,不是這樣。它首先有個前和后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做生意,談價格不難,難就難在先交錢還是先發貨。你跟供應商打交道,聰明的供應商最敏感的不是你的價格,而是你的付款周期,你拖兩年他就死定了。拖一年,拖半年,拖三個月,對他來講含義是絕對不同的。 所以,現在很多企業做生意干脆款不到不發貨,因為他賺的錢全放在貨款里了,全是賬上的錢,實實在在到手的銀子根本就沒有多少,貨款一旦出問題就完蛋了。盡管它是等價的,但是誰先給是最大的問題。 我把它引申到管理上來就是這樣的,是領導先付出還是下屬先付出,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有些老板說:“他只要做到了,我絕對不含糊?!边@句話我100%相信,問題是有時員工不這樣看。推而廣之,我們上司和下屬之間有時也是這樣的。怎么辦呢?就需要強勢的一方先付出,因為你的資源多。 有些人說:“我付出了,又沒有回報,沒用啊?!辈灰敲唇锝镉嬢^,你付出了,你的口碑會流傳,人家會認為你是個很好打交道的人,即使是那些不好打交道的人也會跑到你的身邊來,你周圍的人就多了。人氣旺了,生意就好;生意好了,錢就好掙。其實做生意就是聚人氣,聚人氣有時就得犯傻,就得讓別人以為你是個傻子。 以事為先,以人為本,這個觀點就是希望我們拋開人的對立去看問題,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對錯是永無止境的、沒完沒了的,沒法形容,甚至沒法克服。要以事為先,讓大家把注意力先放在做事上,拋開對人的糾纏和執著。 我們以事為先,以人為本,最終還是為人服務。做管理有服務意識,這既是一個道德要求,也是一個能把管理作起來的條件。道德這兩個字什么意思呢?“道”就是規律,“德”在古漢語里就是“得”,道德的意思就是你遵循規律就能得到,不遵循規律你就得不到。所以,遵循道德就是遵循規律獲得利益。 《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行于布施。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純凈、有能量的心來源于布施。不斷地給予別人,你的能量、你的心量就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