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和面的確是個矛盾。我們很多企業有一些具體的做事的方法,但是沒有一個統一的體系或者模式。
我有時候問老板:你到底有什么體系和模式???他隱隱約約覺得有一個,但是仔仔細細一想,又什么都沒有。后來我明白了,他原以為的體系就是大摞大摞的文件,這些他都有,什么人事請假制度、薪資管理辦法、生產計劃運作流程、領料制度等都有,但這些基本上又都沒有執行,所以,他又知道他還是沒有體系。
體系不是文件,文件是拿來看的,體系是拿來做的。不要把體系等同于文件。你的文件體系編得再好,并沒有實際用處,也等于零。
那究竟什么叫體系、什么叫模式呢?一系列有效動作的組合就叫體系、模式。體系、模式是由動作構成的,它們的單位、元素不是一張張的紙,是我們企業里實實在在的一個個動作。動作構成體系,構成模式,離開它們,別談體系。所以我說我們歐博沒有思想,只有動作,并不是說歐博的人大腦空空如也,而是知道動作才是重要的,思想只是為動作服務的,思想本身不值錢。
“一系列有效動作的組合”是什么意思?第一,它是由動作構成的。第二,它是有效的動作。第三,它是一系列的。首先,我們要明白動作構成是什么意思,比如說訂單評審,我們有訂單評審文件,有訂單評審流程,但沒有真正的訂單評審動作。如果有訂單評審文件和訂單評審流程,但是客戶的訂單來了以后還是直接交給生產部,生產部拿出去就做了,這就沒有訂單評審的動作。有訂單評審文件和訂單評審流程,客戶一打電話過來,業務部就把交期回復了,都不與生產部和采購溝通,這就是沒有訂單評審動作。
有文件、沒動作的事情很多。比如說首件檢驗,有些企業也有首件檢驗簽字,但是根本就沒檢驗,結果批量生產的時候大批量地出問題。這就叫有文件、沒動作。
其次,我們要關注動作的有效性。訂單評審的動作有的企業也有,幾個人湊到一起,就完成訂單評審了,隨便問一問做不做得出來,就算完成了評審,結果還是沒做出來,而且沒有人究責。訂單評審這個動作就沒有真正地起到作用。訂單評審作完以后,相關的部門表了態就必須承擔責任,生產部、車間說什么時候能開始做,采購說物料什么時候能夠回來,簽字以后要追究責任,否則你這個訂單評審也是白做的。
有效的動作是跟責任掛鉤的。我們很多企業里只有文件沒有動作,只有動作沒有責任,你能夠相信它有效嗎?絕對不可以相信的。動作一定要配上責任。
前兩天我們有個項目有些產品的質量問題,我問專門盯質量的老師打算怎么辦,他說打算在員工的動作上面狠下功夫,規范他們的動作。我說這個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不在這里,最重要的是他不這樣做你怎么辦。他說讓巡檢檢查。我說你的做法跟企業的做法一樣,你是企業的套路,不是歐博的套路。光是巡檢檢查這些員工有沒有這樣做是不夠的,查不過來的,一定要把一條拉上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分解到每個人頭上,張三負責查這三個問題,李四負責查那三個問題,每一個人都有明確的責任;這個問題如果沒有被查出,流下來,傳出去,客戶退貨,就找責任人。追究到責任就有效了。
什么叫有效?有效一定要加責任。要有效,要作實驗,要作研究。有效不是一步到位的,不是動腦筋動出來的。好看的文件是想出來的,有效的動作不是想出來的。所以,我們要做有效的動作絕對不要僅僅依靠大腦的智慧,大腦的智慧是想;我們要懂得依靠身體的智慧,身體的智慧是動。生命在于運動。我們要懂得在做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地總結,一點一滴地提煉,最后形成有效的規定。凡是寄希望于想的,又辛苦又沒用;凡是寄希望于做和改的,最后得出來的東西就非常有價值。
我們開車的時候,敢不敢把車的方向調準以后,兩手一撒,油門一踩,就沖過去?不敢啊。哪怕是一條直路,兩只手都不敢離開方向盤,因為你調得再準,在開的過程中只要遇到摩擦阻力,只要地面有不平,方向盤就會轉來轉去,最后方向越偏越大。所以我們要把車穩穩當當開到目的地,唯一的方法是邊開邊調。我們做事也是這樣,我們不要寄希望于一步到位,要懂得做中調、調中做,最后得到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相關規定。
有效的動作是做出來的,有效的動作不是想出來的,少靠大腦思維,多靠身體智慧,身體智慧就是行動,就是做。所以,我們經常跟項目上企業方的朋友說:不要跟我們老師去探討這個文件做得好不好、標不標準、到不到位,我們不關心這些;我們關心大家動起來沒有,動起來以后好結果就會出來。
最后,“一系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持續改善。當我們在一個點上做文章的時候,它實際上起了一個樣板作用、帶頭作用、示范作用,意思就是希望企業方也能夠按照這種方式動起來。我們很多老師非常有經驗,搞了一系列的攻關。攻關就是現場改善。
我們要進行一系列的攻關,包括公司級的、部門級的、班組級的。公司級的就是老師指導的,部門級的就是各部門領導指導的,班組級的就是以班組為單位的小攻關。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作攻關,一定要一點一點地做,注意力不要分散,要聚焦。所以,第三個矛盾的處理辦法其實就是聚焦原理。點和面怎么統一?就是聚焦。做什么事都要聚焦,把你的注意力盯到事情上去,不要一件事沒有結果就做第二件事,第二件事沒有結果又做第三件事。我覺得最糟糕的做法就是三心二意,最糟糕的結果就是丟三落四。
我們有些企業,有那么多單沒有出來,就是因為前面的單沒有做完,就做后面的。我們一定要知道,一個時間一個人解決一個問題,其實這就是海爾OEC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每人每事每天。注意力不要太分散。我們有些人做管理喜歡貪多求全,這個也做,那個也做,搞得熱熱鬧鬧,最后沒有一個收得了尾。
真正有效的管理就是寧少勿多,一點一點地來。張瑞敏也這樣說:抓住一個點,反復查,查反復,做出一個樣板來再推而廣之。這是管理的一個規律。所以我們一定不要貪多求全,要少而精,要集中火力拿下當前的問題,如:產能攻關就把產量提上去、品質攻關就把合格率提上去,把報廢率降下來。
佛家有一個類似的語言叫“活在當下”,這就是活在當下。你手頭的事沒做好,你又惦記別的事;昨天的攻關沒搞完,今天又搞一個攻關。你搞那么熱鬧干什么?錯也好,對也好,都要做完再說,做出個結果再說?;钤诋斚?,把當下做好,無數個當下加起來就是你的人生。
活在當下,要扛得住誘惑。所以,活在當下要做好三個字——戒、定、慧。戒就是要抗得住誘惑。這件事情沒搞好,那件事情又來了,怎么辦?集中精力把這件事做好再說,其他的事放一邊。你不要這邊沒做好,又做那邊。
我們很多企業,為什么準交率那么低?為什么效率那么低?很大的原因是訂單評審沒有把好關,所有的單都往里沖,所有的單都是急單、插單,最后效率低得一塌糊涂。效率低了,客戶的需求你更滿足不了。所以,一定要戒。我們強調日計劃,強調冷凍計劃,就是規定這天我們不能亂來。
然后就是定,要抵抗誘惑,包括抵抗壓力??蛻籼焯斐?,你要頂得住。你要知道,你不把這件事做好,又去做另外一件事,最后沒有一件事能做得好,所有的客戶都被你得罪了。本來你只需要得罪一個客戶,但是最后的結果是所有的客戶你都得罪了。
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人,表面上是老好人,其實所有的人都煩他,沒有一個人講他好話,因為他就是扛不住。誰說什么他都點頭,最后沒有一件事做得到,最后所有的人都說這個人你不要相信他。反而有些人原則性很強,最后大家都佩服他。為什么?一做一個準。所以,戒了以后就是定。定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當前的事情上。
有定力,然后智慧就生起來了。智慧是什么?上面是兩個“豐”,中間是一個“掃把”,下面是一個“心”,把你的心打掃干凈就是智慧,真心露出來就是智慧。
有些老板很急,請歐博做項目時老是跟我們歐博老師說什么體系、模式。我跟老師們說:扛住,一點一點做好它,我們把一件一件的事情做完以后,對它進行總結、歸納,然后整理成文件,就是他要的體系和模式。這樣的文件體系才是真正的體系、真正的模式,因為是全部都執行過的。體系怎么來的?體系是從有效動作的整理中來的。
我們做完動作以后要把它變成卡片,一個動作就要變成一個卡片,把卡片匯集起來,就是這個企業有效的文件體系。先動作,后卡片,再文件。當然這里還有一個重要的東西,就是表單。表單和動作是同時推下去的,因為做動作必須有表單,沒有表單,這個動作實際上沒用的。訂單評審有訂單評審表,交期分解有交期分解表,首件檢驗有首件檢驗表,表單和動作是同時推下去的。